您好,欢迎访问我们的官方网站,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!

优质环保原料

更环保更安全

质量保障

规范生产、匠心工艺

全国咨询热线

0755-27832790

操场体育场地塑胶材料施工展示类织梦网站模板(带手机端)-跟版网
您的位置:主页  > 产品中心  > 无铅低温锡膏DT-168-3  > 168-3

168-3

发布时间:2014-08-25 12:07人气:4434

无铅低温锡膏系列

Sn42/Bi58

一. 简介


无铅锡膏系列是基于当今SMT生产工艺的一种免清洗型焊锡膏。采用特殊的助焊膏与氧化物含量极少的球形锡粉炼制而成。具卓越的连续印刷解像性;此外,本制品所含有的助焊膏,采用具有高信赖度的低离子性活化剂系统,使其在回焊之后的残留物极少且具有相当高的绝缘阻抗,无需清洗也能拥有极高的可靠性。另外,本公司无铅锡膏可提供不同合金成份、不同锡粉粒径以及不同的金属含量,以满足客户不同产品及工艺的要求。


二. 产品特点

1. 印刷滚动性及落锡性好,对低至0.3mm间距焊盘也能完成精美的印刷(T6);

2. 连续印刷时,其粘性变化极少,钢网上的可操作寿命长,超过12小时仍不会变干,仍保持良好的印刷效果;

3. 印刷后数小时仍保持原来的形状,基本无塌落,贴片元件不会产生偏移;

4. 具有极佳的焊接性能,可在不同部位表现出适当的润湿性;

5. 可适应不同档次焊接设备的要求,无需在充氮环境下完成焊接,在较宽的回流焊炉温范围内仍可表现良好的焊接性能。用“升温---保温式”或“逐步升温式”两类炉温设定方式均可使用;

6. 焊接后残留物极少,颜色很浅且具有较大的绝缘阻抗,不会腐蚀PCB,可达到免洗的要求;

7. 具有较佳的ICT测试性能,不会产生误判;

8. 有针对BGA产品而设计的配方,可解决焊接BGA方面的难题。

9. 可用于通孔滚轴涂布(Paste in hole)工艺。

三. 技术特性  

1. 产品检验所采用的主要标准和方法:ANSI/J-STD-004/005/006JIS Z 3197-86JIS Z 3283-86IPC-TM-650

2. 锡粉合金特性

(1) 合金成份

序号(No.)

成份(Ingredients

含量(ContentWt%

1

    (Sn) %

42%

2

    (Pb) %

<0.001

3

    (Cu) %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0.5-0.7

4

    (Au) %

 ≤0.05

5

    (Cd) %

0.002

6

    (Zn) %

0.002

7

    (Al) %

0.001

8

    (Sb) %

0.02

9

    (Fe) %

0.02

10

    (As) %

0.01

11

    (Bi) %

58%

12

    (Ag) %

  0.3-3.0

13

    (Ni) %

0.005

注:每种锡粉合金的具体成份请参看锡粉质量证明资料,均乎合J-STD-006标准。


(2) 锡粉颗粒分布(可选)

型号

网目代号

直径(um

适用间距

T2

-200/+325

45~75

0.65mm(25mil)

T2.5

-230/+500

25~63

0.65mm(25mil)

T3

-325/+500

25~45

0.5mm(20mil)

T4

-400/+500

25~38

0.4mm(16mil)

T5

-400/+635

20~38

0.4mm(16mil)

T6

N.A.

10~30

Micro BGA

(3) 合金物理特性

熔点

139 

合金比重

8.4 g/cm3

硬度

14 HB

热导率

50 J/M.S.K

拉伸强度

44 Mpa

延伸率

25 %

导电率

11.0% of IACS


(4) 锡粉形状:球形

3. 助焊剂特性

助焊剂等级

ROLO

J-STD-004

氯含量

0.02wt%

电位滴定法

表面绝缘阻抗

(SIR)

加温潮前

1×1013Ω

25mil 梳形板

加温潮后

1×1012Ω

40℃ 90%RH 96Hrs

水溶液阻抗值

1×105Ω

导电桥表

铜镜腐蚀试验

合格(无穿透腐蚀)

IPC-TM-650

铬酸银试纸试验

合格(无变色)

IPC-TM-650

残留物干燥度

合格

In house

pH

5.0 ± 0.5

In house

4. 锡膏特性(以Sn63/Pb37 T3为例)

金属含量

85~91wt%± 0.5

重量法(可选调)

助焊剂含量

9~15wt%± 0.5

重量法(可选调)

粘度

900 Kcps ±10% Brookfield (5rpm)

Sn63, T3,90%metal for printing

2000 Poise ±10% Malcolm (10rpm)

触变指数

0.60 ± 0.05

In house

扩展率

92%

Copper plate(Sn63,90%metal)

坍塌试验

合格

J-STD-005

锡珠试验

合格

In house

粘着力(Vs暴露时间)

48gF (0小时)

IPC-TM-650

± 5%

 

56gF (2小时)

 

68gF (4小时)

 

44gF (8小时)

钢网印刷持续寿命

12小时

In house

保质期

半年

5~10℃密封贮存

四. 应用

1. 如何选取用本系列锡膏

客户可根据自身产品及工艺的要求选择相应的合金成份、锡粉大小及金属含量(查看本资料相关内容),对于一般无铅系焊接体系,我们建议选择Sn42Bi58(焊接含银电极)合金成份,锡粉大小一般选T3mesh –325/+50025~45μm对于Fine pitch可选用更细的锡粉。

2. 使用前的准备

1) 回温

锡膏通常要用冰箱冷藏,冷藏温度为5~10℃为佳。故从冷箱中取出锡膏时,其温度较室温低很多,若未经“回温”,而开启瓶盖,则容易将空气中的水汽凝结,并沾附于锡浆上,在过回焊炉时(温度超过200℃),水份因受强热而迅速汽化,造成“爆锡”现象,产生锡珠,甚至损坏元器件。

回温方式:不开启瓶盖的前提下,放置于室温中自然解冻;      回温时间:4小时左右

注意:①未经充足的“回温”,千万不要打开瓶盖;     ②不要用加热的方式缩短“回温”的时间。

2) 搅拌

锡膏在“回温”后,于使用前要充分搅拌。

目    的: 使助焊剂与锡粉之间均匀分布,充分发挥各种特性;

搅拌方式: 手工搅拌或机器搅拌均可;     搅拌时间: 手工:4分钟左右     机器:1~3分钟;

搅拌效果的判定:用刮刀刮起部分锡膏,刮刀倾斜时,若锡膏能顺滑地滑落,即可达到要求.

(适当的搅拌时间因搅拌方式、装置及环境温度等因素而有所不同,应在事前多做试验来确定)。

3. 印刷

大量的事实表明,超过半数的焊接不良问题都与印刷部分有关,故需特别注意。

Ø 钢网要求

与大多数锡膏相似,若使用高品质的钢网和印刷设备,本系列锡膏更能表现出优越的性能。无论是用于蚀刻还是光刻的钢网,均可完美印刷。对于印刷细间距,建议选用光刻钢网效果较好。对于0.65~0.4mm间距,一般选用0.12~0.20mm厚度的钢网。钢网的开口设计方式对焊接品质尤为重要,客户若需要,本公司可提供这方面的技术支持。

Ø 印刷方式

人工印刷或使用半自动和自动印刷机印刷均可。

Ø 钢网印刷作业条件

本系列锡膏为非亲水性产品,对湿度并不敏感,可以在较高的湿度(最高相对湿度为80%)条件下仍能使用。

以下是我们认为比较理想的印刷作业条件。针对某些特殊的工艺要求作相应的调整是十分必要的。

刮刀硬度

60 ~ 90HS(金属刮刀或聚胺甲酸脂刮刀)

刮印角度

450 ~ 600

印刷压力

2 ~ 4)× 105pa

印刷速度

正常标准:    20 ~ 40mm/sec

印刷细间距时:15 ~ 20mm/sec

印刷宽间距时:50 ~ 100mm/sec

环境状况

温度:    25 ± 3

相对湿度:40 ~ 70%

气流:    印刷作业处应没有强烈的空气流动

 

Ø 印刷时需注意的技术要点:

①. 印刷前须检查刮刀、钢网等用具。

*确保干净,没灰尘及杂物(必要时要清洗干净),以免锡膏受污染及影响落锡性;

*刮刀口要平直,没缺口;

*钢网应平直,无明显变形。开口槽边缘上不可有残留的锡浆硬块或其他杂物;

②. 应有夹具或真空装置固定底板,以免在印刷过程中PCB发生偏移,并且可提高印刷后钢网的分离效果;

③. 将钢网与PCB之间的位置调整到越吻合越好(空隙大会引至漏锡,水平方向错位会导致锡膏印刷到焊盘外);

④. 刚开始印刷时所加到钢网上的锡膏要适量,一般A5规格钢网加200g左右、B5300g左右、A4400g左右;

⑤. 随着印刷作业的延续,钢网上的锡膏量会逐渐减少,到适当时候应添加适量的新鲜锡膏;

⑥. 印刷后钢网的分离速度应尽量地慢些;

⑦. 连续印刷时,每隔一段时间(根据实际情况而定)应清洗钢网的上下面(将钢网底面粘附的锡膏清除,以免产生锡球),清洁时注意千万不可将水份或其他杂质留在锡膏及钢网上;

⑧. 若锡膏在钢网上停留太久(或自钢网回收经一段较长时间再使用的锡膏),其印刷性能及粘性可能会变差,添加适量本公司的专用调和剂,可以得到相应的改善;

⑨. 应注意工作场所的温湿度控制,另外应避免强烈的空气流动,以免加速溶剂的挥发而影响粘性;

⑩. 作业结束前应将钢网上下面彻底清洁干净,(特别注意孔壁的清洁)。

4. 印刷后的停留时间

锡膏印刷后,应尽快完成元器件的贴装,并过炉完成焊接,以免因搁置太久而导致锡膏表面变干,影响元件贴装及焊接效果,一般建议停留时间最好不超过12小时。

5. 回焊温度曲线(参看附页曲线图)

6. 焊接后残留物的清除

本系列无铅锡膏在焊接后的残留物极少且颜色很淡,呈透明状,具有相当高的绝缘阻抗,不必清洗。如客户一定要清洗,建议使用一般合符自身工艺要求的清洗剂。

7. 回焊后的返修作业

经回焊后,若有少量不良焊点,则可用电烙铁、锡线、助焊剂进行返修作业,但建议客户在返修时最好使用与本锡膏体系相兼容的锡线和助焊剂,以免产生某些不良反应。

五. 包装与运输

每瓶500g,宽口型塑胶(PE)瓶包装,并盖上内盖密封封装,送货时可用泡沫箱盛装,每箱最多20瓶,保持箱内温度不超过35℃。

六. 储存及有效期

当客户收到锡膏后应尽快将其放进冰箱储存,建议储存温度为5~10℃。

温度过高会相应缩短其使用寿命,影响其特性;

温度太低(低于0℃)则会产生结晶现象,使特性恶化;

在正常储存条件下,有效期为6个月。

注:锡浆从冰箱中被取出后,要先于室温中“回温”(4小时左右)后,才能打开瓶盖使用。

七. 健康与安全方面应注意事项

注意:以下资料仅提供给使用者作参考,用户在使用前应了解清楚。

详细内容请查阅本品物料安全数据表(MSDS

本制品不含受管制的特定化学物质,也不含有机溶剂中毒预防规则中所规制的有机溶剂,但仍需作必要的防范措施,以确保人体健康及安全。对于含铅成份的产品,其操作应依据劳动安全卫生法及铅中毒预防规则执行。

1. 锡膏是一种化学产品,混合了多种化学成份,应切记避免多次数近距离嗅闻其气味,更不可食用。

2. 在焊接过程中,锡膏中的助焊剂产生的部分烟雾会对人体的呼吸系统产生刺激,长时间或一再暴露在其废气中可能会产生不适,因此应确保作业现场通风良好,焊接设备必须安装充足的排气装置,将废气排走。

3. 应有必要的防范措施避免锡膏接触皮肤和眼睛。若不慎接触到皮肤,则应立即用沾有酒精的布将该处擦干净,再用肥皂和清水彻底清洗干净。若不慎让锡膏接触眼睛,则需立即用清水冲洗10分钟以上,并尽快送医院医治。

4. 作业过程中不允许饮食、抽烟,作业后须先用肥皂或温水洗手后才能进食。

5. 虽然本品之溶剂系统闪点极高,但仍然易燃,应避免接近火源。若不慎着火,可用二氧化碳或化学干粉灭火器进行灭火,千万不可用水灭火。

6. 废弃的锡膏和清理后沾有锡膏污渍的清洁布不能随意掉弃,应将其装入封密容器中,并按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规处置。

回焊温度曲线图[Sn42Bi58]

 

以下是我们建议的热风回流焊工艺所采用的温度曲线,可以用作回焊炉温度设定之参考。该温度曲线可有效减少锡膏的垂流性以及锡球的发生,对绝大多数的产品和工艺条件均适用。




A. 预热区  (加热通道的25~33%

在预热区,焊膏内的部分挥发性溶剂被蒸发,并降低对元器件之热冲击:

*要求:升温速率为1.0~3.0/秒;

*若升温速度太快,则可能会引起锡膏的流移性及成份恶化,造成锡球及桥连等现象。同时会使元器件承受过大的热应力而受损。

B. 浸濡区  (加热通道的33~50%

在该 区助焊开始活跃,化学清洗行动开始,并使PCB在到达回焊区前各部温度均匀。

*要求:温度:110~130        时间:90~150          升温速度:<2/

C. 回焊区  

锡膏中的金属颗粒熔化,在液态表面张力作用下形成焊点表面。

要求:最高温度:175~180   时间:180℃,50~80秒(Important   

若峰值温度过高或回焊时间过长,可能会导致焊点变暗、助焊剂残留物碳化变色、元器件受损等。

若温度太低或回焊时间太短,则可能会使焊料的润湿性变差而不能形成高品质的焊点,具有较大热容量的元器件的焊点甚至会形成虚焊。

D. 冷却区

离开回焊区后,基板进入冷却区,控制焊点的冷却速度也十分重要,焊点强度会随冷却速率增加而增加。

要求:降温速率<4℃     冷却终止温度最好不高于75

若冷却速率太快,则可能会因承受过大的热应力而造成元器件受损,焊点有裂纹等不良现象。

若冷却速率太慢,则可能会形成较大的晶粒结构,使焊点强度变差或元件移位。

注:

Ø 上述温度曲线是指焊点处的实际温度,而非回焊炉的设定加热温度(不同)

Ø 上述回焊温度曲线仅供参考,可作为使用者寻找在不同制程应用之最佳曲线的基础。实际温度设定需结合产品性质、元器件分布

状况及特点、设备工艺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,事前不妨多做试验,以确保曲线的最佳化。

Ø 本型号系列锡膏除可采用上述“升温-保温”型加热方式外,也可采用“逐步升温”型加热方式。

推荐资讯